應用於失眠改善之智慧型神經回饋訓練與睡眠輔助評估系統開發

計畫主持人|
梁勝富 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
共同主持人|
蕭富仁 特聘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心理學系
呂宗樺 醫師 成大醫院精神部
王淵弘 副研究員 國立中央大學/數據中心
郭至恩 助理教授 逢甲大學自動控制工程系
簡介
在憂鬱或焦慮症緩解後,睡眠障礙仍是被關注的殘存症狀,除了影響認知功能,亦會增加憂鬱、焦慮的復發率。大多數的抗憂鬱與助眠藥物易眠同時,難以維持睡眠品質、結構和日常生活功能且無藥物成癮風險。本計畫結合人工智慧、邊緣計算、神經感測、資訊工程、神經科學、精神與睡眠醫學專家,開發應用於失眠改善之智慧型神經回饋訓練與睡眠輔助評估系統於跨年齡層的一般人與臨床患者。透過非藥物治療的神經回饋訓練,以腦電波做為回饋訊號,一般人與患者經一個月的訓練,學會自我控制調整大腦的運作情況來改善失眠,並驗證其失眠改善效益;此外利用大腦造影技術,觀察大腦神經網路影響。由小樣本代入,運用專家知識開發邊緣計算睡眠分析與回饋方法,同步運用巨量資料結合深度學習,開發雲端睡眠輔助分析,並進行長達六個月的追蹤研究。基於團隊成熟技術與產品化經驗,將具備可商品化成熟力,在產業效益上,提供台灣人工智慧技術結合電子製造業開發新一代創新產品機會;技術與應用創新而言,讓人工智慧結合穿戴式裝置提供大腦功能訓練與提升的開創性應用,並讓神經回饋走入醫院與日常生活。對社會福祉,將讓一般健康人與失眠者,皆能因為本裝置的開發成功,而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系統功能
  • 穿戴式自主神經回饋訓練– 透過閉迴路腦機介面技術,結合舒適性腦波感測裝置設計。現階段使用者可透過行動裝置上APP的視覺刺激得知目前自己的大腦訓練狀態 ;APP可以提示使用者調整訓練策略,鞏固與強化訓練效果,達到長期改善失眠障礙。
  • 居家睡眠評估– 患者可使用智慧睡眠眼罩以及長效型睡眠行為紀錄腕表,導入智慧型自動睡眠階段分析軟體,實現居家感測與長期追蹤的需求目標,系統睡眠分析結果與專家判讀專用睡眠紀錄相較,一致性可高於85%,解決睡眠中心一床難求,無法長期居家追蹤,及現有穿戴式裝置無法精確提供完整睡眠結構的困境,滿足失眠者居家睡眠品質評估與追蹤的迫切需求。
  • 雲端數據彙整與醫療輔助– 經患者同意,醫師可以調閱患者在居家的睡眠資料,包含臨床上睡眠診斷所用的腦波資料、自動睡眠判讀分期報告、睡眠指標以及訓練時的腦波概況與採用策略,作為失眠療程調整的參考,加速根治患者的慢性失眠。
  • 已合作單位
  • 北海道大學電子科學研究所
  • 成大醫院精神科
  • 成大醫院睡眠中心
  • 聯絡資訊
    電話:06-275-7575 ext.62549
    信箱:sfliang@mail.ncku.edu.tw

    關鍵字
    #大腦神經回饋訓練 #促進睡眠 #失眠改善 #穿戴式裝置